Rectangle
Gesture, Art, Font
Art, Font
Urban design, Sky, Building, Plant, Tree, Window
People in nature, Natural landscape, Rural area, Khorasan wheat, Sky, Ecoregion, Yellow, Grass, Plant

在“双减”教育背景下,如何让每个孩子的青春都明媚起来?温州实验中学给出了一个有趣的答案:他们在校园里建设了一座美术馆,利用美育空间,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。

12月11日下午,“春草塘美术馆”在温州实验中学开馆。这里展示了学生们的原创画作,色彩斑斓,充满生机。这些画作不仅是孩子们的艺术创作,也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感悟。

温州实验中学以此践行了“向美而行”的美育理念,为其他学校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例。“学会欣赏和创造美,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。”这是《2022语文课程标准》对学生的期望。新课标强调学生核心素养、主体性和多样性的培养。

在国家教育大政方针中,校园美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,也是广大民众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期待。温州实验中学相信,美育可以让每个孩子的青春都明媚起来。

在“双减”教育背景下,如何让每个孩子的青春都明媚起来?温州实验中学给出了一个有趣的答案:他们在校园里建设了一座美术馆,利用美育空间,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。

12月11日下午,“春草塘美术馆”在温州实验中学开馆。这里展示了学生们的原创画作,色彩斑斓,充满生机。这些画作不仅是孩子们的艺术创作,也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感悟。

温州实验中学以此践行了“向美而行”的美育理念,为其他学校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例。“学会欣赏和创造美,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。”这是《2022语文课程标准》对学生的期望。新课标强调学生核心素养、主体性和多样性的培养。

在国家教育大政方针中,校园美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,也是广大民众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期待。温州实验中学相信,美育可以让每个孩子的青春都明媚起来。

2022年8月的那天傍晚,下课铃声响后,温州实验中学校长黄慧和学生们围坐校园一隅,接受学生的“采访”,那天他们聊了很多关于“美”的体验。当采访接近尾声,有学生问道,“美是有主观性的,我们的班容班貌评比,真的用一二三等奖就能区分囊括了嘛?”

黄慧先是一愣,但是对于这个有些质疑的问题,非常欣喜。

那天,距离温州实验中学西校区美术馆投入试用还没几天。

他们的身后就是美术馆。

这个美术馆的前身,是一座危楼。

八月的对话

危楼与美术馆

时钟拨回到2021年9月1日,温州市实验中学八年级的学生从本部搬到西校区的第一天……

“这就是我们八年级校园?这么小呀?”“有点破旧啊”这些声音很快在学生们中蔓延。据了解,该校西校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。

除了这些,校园里还有一座老城危楼,外墙上郁郁葱葱的爬山虎和裸露交错的枝蔓是岁月留下的印记。这里曾是学校美术老师的办公室和宿舍,因此被称为“美术楼”。2018年3月,该楼被鉴定为危楼,一度无人靠近。

在设施相对陈旧的校园里如何更好践行学校“让每个孩子的青春都明媚起来”的美育理念?如何创造一个新的美育空间,为同学们营造欣赏美的氛围?如何让同学们更好地通过自己的力量创造生命的美?

不如,把这危楼建成一座美术馆!

危楼门前的两棵树被移除,一块块旧砖石被卸下,一座空荡荡的小楼被加固、粉刷……悄然间,昔日老建筑正在慢慢变身。千百年前,谢灵运一句“池塘生春草”,开启了山水诗意境美的起点;千百年后春草池畔,少年续写“美”的篇章。

那么,就叫它“春草塘”美术馆吧!

危房“换上新装”,成为校园美术馆,这是该校西校区的一景,也是校园“向美而行”的新起点。

经过前期的试运行,2022年12月11日下午,温州市实验中学西校区“春草塘”美术馆正式开馆,与千百年前的“池塘生春草,园柳变鸣禽”遥相呼应。

美术馆是蕴含我们很多期待和期许的东西。

黄慧 温州实验中学校长

Sky, Window, Building

既白

“春草塘”美术馆首展的名字叫《既白》,这个稍显晦涩的名字背后带着师生们深刻而美好的期许。




首展

声音来源:黄慧 温州实验中学校长

千百年前,谢灵运在这里写下”春草生池塘“,开启了山水诗意境美的起点,今天,实验中学以“春草”为育人理念,让每个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探索、生长、前行。

学科与美育

“美育人人都需要”,“美育一生都需要”。学生要进行美育教育,家长、学校、社会已经基本达成共识。美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,这个观点也被普遍认同,但是在具体面对美育的重要载体,艺术课程相关内容的时候,它却是可能最先被放弃的。学校有重要活动了,又考试了,首先停掉的是美育课,孩子到了高年级选择停掉某些课的时候,这个时候往往也是艺术课,究其原因,很多人看到的是艺术的辅助性作用。

学科与美育、智育与美育,并不矛盾。

温州实验中学一直用行动在践行这一理念。

如何“以美育智”?该校语文老师魏金德说,“春草塘”美术馆给他们的学科教育带来新的启发。

在美术馆首展“美在西区”主题展览后,很多优秀学生作品被作为“馆藏作品”收藏。这让学生很兴奋,也很好地激发了他们对“美”的向往和追求。

之后,他们的月考卷、平时的作文题、联读材料里……都出现了美术馆的身影,那里蕴藏着他们对美的孜孜不倦。

魏金德说在完成学科教育的同时,学生对美的敏感度提高了,他们对美有了切身感受,懂质疑,“美”不再标签化,不仅仅只是身边的花草树木了。

正如温州市政协委员、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、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成毕在为实验中学的学生作品集,撰写序言时说, “没有‘美’的教育,就不是完整的教育。”

据悉,目前该校数学老师也在预约美术馆参与学科展,探索“数学之美”。

还有一部分人对美育在未来人生中的作用认 知不是很清晰,认为“美育”不及“智育”重要。殊不知, 没有“美”的教育,就不是完整的教育。

——张成毕,温州市政协委员、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、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

美术馆+语文:如果山水会说话

声音来源:黄慧 温州实验中学校长

Urban design, Architecture

10后策展人:我和我的毛线椅子

“以前觉得美术馆很高大上、很陌生,当我第一次走进学校的美术馆,感觉艺术是每个人都可以接触的。”自从美术馆开馆后,该校初二的学生潘奕丞和其他学生一样成了美术馆“策展人和画家”。

潘奕丞印象最深的是参加“流浪的椅子”展览计划,她和她的同学用五彩的毛线装扮了一只椅子,被收纳在馆里展出。潘奕丞说,这个椅子就是他们青春的色彩,遇到什么烦心事,想想这把五彩的椅子,心情就会明媚起来。

在这个美术馆,10后们把自己的希望和憧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诠释着。潘奕丞说,每个人的梦想或许很平常,但是聚到一起,却是如此震撼。

实验中学初二学生 潘奕丞

美术馆一万张照片的背后

沈煦阳是该校的美术老师,也是目前美术馆的馆长。从危楼的翻新一直到一场场展览的展出,他一直在背后默默记录,如今他已经为此留下万余张照片,镜头里有美术馆设计创意的头脑风暴,有布展展陈的坚守努力,有学生创意无限的雀跃欣喜,有这校园不再回去的青春记忆……

沈煦阳说,这万余张照片的背后,他也从孩子们身上感受到美的自由生发,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独特的个性价值,在自由的空间中,自在地探索,自得地生长,自如地前行。

向美而行

“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”。

“美育”并没有方程式。

黄慧说,“美育抵达育人本真,让每个孩子的青春明媚起来是温州实验中学的教育理念,也是实验教师们的信仰”。温州实验中学的这场“校园美育”给了我们对美的启发。我们期待从这座危楼出发,从这美术馆前的树下论道开始,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这样的美育活动,希望所有喜欢艺术的小伙伴们有勇气坚持自己喜欢的事,一路向美而行!

在自由的空间中,自在地探索,自得地生长,自如地前行。

——沈煦阳 温州实验中学美术馆馆长

撰稿 / 徐琼峰

编辑 / 黄作敏 赵乐韵

设计与技术 / 黄作敏

鸣谢 / 温州实验中学为这个故事提供图片素材

To the top ↑